欄目導航
最新新聞
-
暫時沒有數據
光伏預制艙適用哪些項目?集中式電站 / 分布式光伏案例解析
文章出處:本站 人氣:58 發表時間:2025-10-21 11:20:14
光伏預制艙不是通用光伏設備配件,其關鍵理念源于“模塊化集成(集成逆變器、匯流箱、監控系統等)、快速部署(工廠預制現場吊裝)、環境耐受性(適應復雜氣候) / 中小規模分布式)、自然條件(沙漠 / 高原 / 房頂)、施工周期(短期趕工 / 常規建設)“三個要素——集中電站需要適應偏遠地區,縮短工期,分布式光伏需要適應有限的空間,靈活并網。選擇應平衡“部署效率、運行維護成本、環境適應性”,防止盲目追求模塊化,忽視項目實際需求,或因功能妥協影響電站穩定性,確保與光伏項目規模、環境、施工目標準確匹配。
光伏預制艙以鋼結構或復合板為艙體,集成光伏電站關鍵電氣設備和輔助系統,關鍵特點決定其項目適應邊界:
集成特點:可按需集成 1-3 臺式逆變器(功率范圍 500kW-2.5MW)、匯流箱(16 路 / 24 路)、監控終端(煙霧感應終端)消防系統(煙霧感應終端滅火器)、空調(溫度控制范圍 - 30℃至 50℃),減少現場接線和安裝工藝,集成度高于傳統分體布局 60%-80%;
環境耐受:艙體防護等級達到保護等級 IP54 或以上(部分高防護款) IP65),抗風等級≥12 等級,抗雪荷載≥0.7kN/㎡,適應沙漠高溫(≤50℃)、高原低溫(≥-30℃)、在沿海高鹽霧等復雜環境下,設備的運行穩定性高于室外分體布局 30% 以上;
安排效率:工廠完成設備安裝、接線、調整(預調整達標率)≥現場只需吊裝(單艙吊裝時間)≤4 小時)、接地并網,整體施工周期比傳統土建機房縮短 50%-70%;
操作維護方便:艙體設置維護門(總寬度)≥1.2m)、窗戶(防爆玻璃),內部照明維護平臺,支持遠程監控(通過光伏電站管理系統實時監控設備狀態),運維人員無需頻繁現場檢查,提高運維效率 40%。
(1)集中光伏電站:適應大規模、偏遠情況,縮短施工周期
1. 集中電站的關鍵需求
集中光伏電站(一般裝機容量)≥100MW)大多位于沙漠、高原、戈壁等偏遠地區,存在“現場作業條件差(無土建基礎、水電短缺)、施工周期緊(最 佳并網窗口期)、惡劣的環境(高溫 / 低溫 / “沙塵)”等痛點,需要光伏預制艙實現“快速部署、設備保護、遠程運維”。
項目背景:電站位于內蒙古沙漠地區,裝機容量 100MW,總體規劃 20 光伏方陣,需要配套 20 套逆變器艙(每個艙(每個艙對應相應(每個艙) 1 個方陣);當地夏季氣溫最 高45℃、冬天最 低溫 - 年均35℃的沙塵天氣,年均35℃≥60 天,要求電站從開工到并網周期≤3 每月,而且后期運維人員駐場成本較低。
光伏預制艙選型及布置細節:
艙體及設備配置:選擇:選擇: 2.5MW 逆變器預制艙(尺寸 12m×3m×3.5m),艙體材料為鍍鋅板巖棉保溫層(保溫效果)≥0.04W/(m?K)),防護等級 IP65(防風沙、防暴雨);內部集成 1 臺 2.5MW 集中式逆變器,4 臺24 路匯流箱、1 套溫控制系統(工業空調(工業空調)電加熱,保持艙內溫度 15-35℃)、1 遠程監控終端(接入電站總控系統);
現場布置:提前完成設備安裝、接線、3 二次預調整(確保無接線錯誤,設備正常運行)。運輸到現場后,采用履帶式起重機(適用于沙漠軟路面)將預制艙吊至混凝土基礎(基礎施工只需要) 7 天比傳統機房土建縮短 15 天);吊裝后24 接地(接地電阻)在小時內完成(接地電阻)≤4Ω)、電線連接(方陣電纜與艙內匯流箱對接),單艙并網調整時間≤8 小時;
環境適應措施:艙體底端防塵裙(高度) 50cm,嵌入路面 20cm,避免灰塵進入艙內),高效空氣過濾器安裝在空調進風口(過濾精度)≥99%,減少風沙堵塞),逆變器散熱片涂防腐涂層(處理荒漠偏堿土腐蝕)。
運用效果:只使用預制艙 20 天完成現場布局,電站整體并網周期 2.5 與傳統機房建設相比,個月縮短 1.5 個月;運行 1 年數據顯示,設備故障率≤2%(低于室外分體布置 8%)冬季低溫環境下逆變器啟動通過率 100%(傳統戶外布局約 85%),遠程運維覆蓋 90% 日常操作(如參數調整、故障預警),減少現場運維人員 50%,大大降低了運維成本。
1. 分布式光伏的關鍵需求
分布式光伏(一般裝機容量)≤工業廠房屋頂、園區光伏等10MW多位于城市或工業區,存在“安裝空間有限(屋頂負荷有限,無多余土地建設機房)、并網要求高(需與公司用電量相匹配,避免對電網的影響)、嚴格施工周期(繞過企業生產高峰)等痛點,光伏預制艙實現“微型化、輕量化、靈活并網”。
項目背景:電站建于某汽車零部件廠屋頂(鋼結構屋頂,承重≤2.5kN/㎡),裝機容量 5MW,覆蓋 3 棟廠房屋頂,需配套 5 套逆變器艙;企業生產時間為 8:00-22:00,要求施工時間僅為夜間(22:00-6:00),且預制艙需適配屋頂狹小空間(單艙占地面積≤15㎡),并網后需優先滿足企業自用(余電上網)。
光伏預制艙選型及布置細節:
艙體及設備配置:選擇:選擇: 1MW 分布式逆變器預制艙(尺寸(尺寸) 6m×2.5m×2.8m),艙體材料為鋁合金(重量)≤3t,比鋼結構輕 40%,適合屋頂負荷),保護等級 IP54(防雨、防工業粉塵);內部集成 1 臺 1MW 串串逆變器,6 臺16 路匯流箱、1 儲能變流器(200kWhhh) 儲能,平抑用電量起伏)、1 并網計量裝置(滿足“自發自用、余電上網”的計量要求);
現場布局:艙體設計為“模塊化拆分”(分為“模塊化拆分” 2 個模塊,每個模塊的重量 1.5t),使用小型叉車(適合屋頂通道寬度≤3m)運至屋頂指定位置,再通過電動葫蘆拼接組裝(夜間施工8m) 小時完成 1 套組裝);基礎選用輕鋼結構支架(重量)≤500kg,直接固定在屋面檁條上,無需破壞屋面防水層),支架與屋面之間墊絕緣墊(防止電化學反應);
并網與運維適應:艙內監控終端接入公司能源管理系統,實時監控光伏發電量和公司耗電量,自動調整逆變器輸出功率(優先匹配公司負載和余電)≤10% 時并網);施工周期嚴格控制在夜間,不影響公司白天生產。單個預制艙從運輸到并網只需要3天(傳統機房需要 10 天)。
運用效果:5 只使用預制艙 15 夜間施工完成后,電站在企業生產淡季(春節前后)成功并網;運行數據顯示,光伏自用率≥85%(高于傳統分布式) 70%)不影響公司電網(電壓波動)≤±2%);屋頂負荷檢查符合要求(實際負荷檢查符合要求(實際負荷) 1.8kN/㎡,低于限值 2.5kN/㎡),艙體與屋面防水層無損壞,滿足企業長期生產和光伏發電并行的需要。
(一)集中式光伏電站類
關鍵適配項目:荒漠 / 戈壁大型集中式電站(裝機≥100MW)、高原光伏電站(海拔≥3000m,低溫缺氧)、水上光伏電站(如水庫、魚塘光伏,需防潮濕)、光儲一體化電站(需集成儲能設備);
選型要點:優先選大容量預制艙(1.25MW-5MW),艙體防護等級≥IP65(應對惡劣環境),集成溫控與防腐蝕系統,基礎適配現場地形(荒漠用混凝土基礎、水上用浮式基礎)。
關鍵適配項目:工商業廠房屋頂光伏(鋼結構 / 混凝土屋頂,承重≤3kN/㎡)、產業園區光伏(如科技園區、物流園區,需與園區負荷匹配)、公共建筑光伏(如學校、醫院屋頂,需小型化部署)、戶用集中式分布式(如鄉村戶用光伏集群,需集中管理);
選型要點:選小容量預制艙(0.5MW-2MW),艙體材質優先鋁合金(輕量化,適配屋頂承重),防護等級≥IP54(應對城市 / 園區環境),集成儲能變流器(適配負荷波動),支持靈活并網(自發自用 / 余電上網)。
按項目規模與環境選規格:
集中式電站(≥100MW):選 1.25MW 及以上大容量艙體,艙體保溫層厚度≥50mm(應對極端溫差),優先帶防風沙 / 防鹽霧功能(荒漠 / 沿海場景);
分布式光伏(≤10MW):選 0.5-2MW 小容量艙體,重量控制在 5t 以內(適配屋頂承重),尺寸按安裝空間定制(如窄體艙適配屋頂通道)。
基礎施工:集中式需按艙體重量設計混凝土基礎(承載力≥1.2 倍艙體重量),分布式屋頂需做承重驗算(委托第三方檢測,確保≤屋頂承重限值),基礎平整度偏差≤3mm(避免艙體傾斜導致設備故障);
接地與防護:艙體接地需獨立設置(不可與屋頂或廠房接地共用),接地電阻≤4Ω,雷雨多發地區需加裝避雷針(保護范圍覆蓋艙體);
并網調試:工廠預調試需至少 3 次(空載調試、帶載調試、并網模擬調試),現場并網前需檢測電纜絕緣性(絕緣電阻≥10MΩ)、相位一致性(避免并網相位錯)。
日常維護:每季度檢查艙體密封(如門密封條、觀察窗膠條,老化需及時更換)、溫控系統(空調運行狀態、濾網清潔),每半年檢測接地電阻(避免接地不良導致雷擊風險);
壽命管理:優先選用符合標準的設備(逆變器設計壽命≥15 年,艙體板材耐腐蝕壽命≥20 年),定期對艙內設備做預防性維護(如逆變器散熱風扇清潔、匯流箱端子緊固)。
選用符合《預制艙式光伏發電逆變器技術要求》(T/CPIA 0045)的產品,艙體防護、溫控、電磁兼容等指標需達標;
分布式項目需提前與當地電網公司溝通并網要求(如功率因數、諧波限值),確保預制艙內計量與保護裝置符合電網規范。
- 上一篇: 光伏預制艙怎么選?規格與功率適配場景指南
- 下一篇: 暫時沒有數據
-
暫時沒有數據